top of page

《臺灣紅烏龍茶的故事》04_紅烏龍的誕生:鹿野驚艷紅烏龍(連載)

已更新:5月8日

04 鹿野驚艷紅烏龍

吳聲舜成功研製風味獨具的臺灣創新特色茶種,取名為「臺灣紅烏龍」。


臺灣紅烏龍茶的故事
茶改場研究員吳聲舜(左二)經常應邀擔任各種創意茶飲競賽評審委員,創新研發紅烏龍產製技術,被尊稱為「臺灣紅烏龍之父」(圖/茶改場官方臉書)

花東地區最大的茶區是鹿野茶區。


鹿野,位於花東縱谷南端,有河谷平原、丘陵和台地,林木茂密,據傳昔日有成群野鹿在此奔馳繁衍。


早年農民在此開墾土地,河谷平原種植稻米,台地和丘陵地種植甘蔗、鳳梨、柑橘或其他作物,民國50年代開始種植茶葉。民國71年,時任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前總統到鹿野視察,品茗當地茶農自製的包種茶後,特別取名「福鹿茶」,整個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,福鹿茶的銷售達於頂峰,80年代後期開始逐漸衰退。


福鹿茶的衰退主要有兩個原因。


首先是高山茶的崛起。臺灣海拔超過1000公尺山區茶園所產製的茶,稱為高山茶。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早晚雲霧多,日照較少,茶葉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等苦澀物質,較低海拔茶園所產的少,而且葉肉較厚、膠質較多、葉味清,適合製成輕發酵的清香型茶葉。相較之下,海拔平均約200公尺的鹿野茶區,日照充足,茶樹生長出來的芽葉,製作出來的包種和烏龍,在市場上,顯然競爭不過高山茶。


再來就是台商到東南亞投資生產的「台式茶」大量傾銷到臺灣,不但口感不輸福鹿茶區所產的包種和烏龍,價格更遠低於福鹿茶,對福鹿茶造成極大的市場壓力。高山茶和台式茶的包夾衝擊,鹿野茶區繁華落盡,茶農收益逐步陷入窘境,茶園栽種面積日益萎縮。(待續)

Copyright© 2024 紅烏龍電子報,Redoolong News,redoolong.com.tw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Line
bottom of page